<menuitem id="sapmf"><video id="sapmf"></video></menuitem>

    <small id="sapmf"><acronym id="sapmf"></acronym></small>

    <ins id="sapmf"><video id="sapmf"><var id="sapmf"></var></video></ins>

    <menuitem id="sapmf"><video id="sapmf"></video></menuitem>
    <code id="sapmf"></code>

          古建筑一般指古人遺留下來的距今有較長歷史年代且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主要包括寺院、廟宇、宮殿,樓閣、古塔、宅院等。這些古建筑除了本身的歷史價值外,其內部陳列的各種古代雕塑、壁畫、文物等更具不可再生性,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的歷史資料,是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古建筑單位也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


          我國古建筑的分布多遠離城鎮,建在環境幽靜的高山深谷之中。建造時一般都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建筑峻峭,隨坡就勢,院落相錯,山水相映,通路曲折逶迤,構建在山腰、山頂或處于深山環抱之中,人員徒步到達都非常困難,消防車更難以靠近,有的根本無法到達失火現場。如泰山、九華山、武當山、華山等許多名山上的古剎道觀,根本無車道可通,消防車到了山前就無法前行了。這些古建筑發生火災后,消防隊即使及時趕到現場,消防車也無法駛入或靠近古建筑實施滅火。有的古建筑所處位置沒有消防水源或距離水源很遠,連生活用水都難以保障,萬一發生火災,往往因為沒有滅火用水而使小火釀成大災,造成慘重損失。撲救古建筑火災的主要滅火劑是水,而絕大多數古建筑單位水源缺乏,火災時不能保障消防用水。


     

          古建筑有獨立建筑或建筑群,其結構多為磚木或純木結構的三、四級建筑,耐火等級低,引發火災的可能性大,加之年代久遠,其木結構特別干燥、易燃,如果發生火災,火勢難以控制,極易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2001年11月25日凌晨3時許,陜西佳縣的明代古建筑群道教圣地白云山廟宇因被人縱火而發生大火,五龍宮正殿及殿內所有的建筑及設施均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廟內無消防用水,人們只能用自來水管滅火,或上山取水,給滅火帶來很大困難。

     

          2001年6月23日凌晨,杭州抱樸道院發生火災,由于消防車上不了山,道院無消防設施,火勢迅速蔓延,最終燒毀古建筑800多平方米,還造成道院內人員2死2傷。

     

          2004年5月5日15時40分左右,始建于后梁開平二年(908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建甌市崇仁寺因未完全熄滅的香燭復燃發生火災。但因該寺廟坐落在半山腰,山陡路窄,消防車無法到達火災現場,施救工作十分困難。盡管指揮員迅速組織近百人開辟防火帶,阻止火勢蔓延。但大火仍燒毀了整個寺廟,一座千年古寺頃刻間變成廢墟。


          國家對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歷來都很重視,公安部曾頒布《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許多省、市、自治區也出臺了加強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地方法規。但因多種原因,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因而古建筑火災時有發生。


     

          1985年4月7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廣大藏族同胞尊為神圣佛地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的大經堂,因燈燭引燃可燃物發生火災,連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極為珍貴文物、經卷、珍寶被無情大火毀于一旦,供4060名僧眾誦經的大經堂變成了廢墟,其損失無法估量。

     

          2003年1月19日18時40分許,著名的武當山遇真宮突發大火,火災來勢兇猛,盡管消防官兵奮力撲救,但終因武當山沒有消防站,滅火不及時,遇真宮主殿化為了灰燼。


          因此,面對古建筑的無情大火,研究和探討古建筑火災的撲救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歷史上有眾多的古建筑被毀于火災,如今幸存下來的絕大多數古建筑也歷經過火劫。據有關資料顯示,建國后的55年里,我國有數百座古建筑遭受過火災不同程度的洗劫,使古人留下的許多珍貴文物古跡化為灰燼而不復存在,其損失無法用金錢估量,古建筑中的木材,經過多年的干燥,含水量很低,特別是一些枯朽木材,由于質地疏松,產十燥的季節,遇到火星也會起火,如果火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還容易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2004年5月11日凌晨4時左右,一聲驚雷過后,山西稷山縣大佛寺突發大火,寺中古建筑高二層的大殿很快被大火燒毀坍塌化為廢墟,所幸殿內的土雕大佛損傷不大。稷山大佛寺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中大殿內的土雕巨型釋迦牟尼像,身高20余米,寬7米,氣勢宏偉,在全國實屬少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該佛險些毀于火難。

     

          1994年11月5日,甘肅省禪定寺發生火災,800年前建造的講經堂及佛舍利塔、生骨塔等文物被毀,給佛教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1990年1月25日,青海石藏寺大經堂因掛在佛像前的綢緞被風吹落在油燈上引發大火,燒毀了大經堂和殿內的佛經、佛像等文物,直接經濟損失達313萬元,另有7名喇嘛在火災中受傷。

     

          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中重要宮廟的主殿遇真宮在大火中全部燒毀。此次火災事故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了質疑。

     

          有專家稱,古建筑單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松懈狀態,是引發火災的最大隱患,更是古建筑火災造成重大損失的重要原因。古建筑單位缺少消防組織,缺乏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消防自救能力差是多年來存在的極為普遍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的古建筑單位,至今未建消防站,消防安全硬件建設投入少,必要的滅火設施器材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弱。如很多古建筑單位沒有火災監控系統,對初起火災不能及時發現,更談不上及時撲救。

     

          撲救古建筑火災的重點是及時有效地保護和疏散那些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因此在組織滅火時,要正確選擇滅火劑,不能用水撲救的要改用干粉等無水漬損失的滅火劑,以保護文物古跡不受損失。對于那些能夠疏散的文物,要組織人員及時疏散,避免受損。

     

          目前,市場上新出現了一種博朗系列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該裝置使用的超細滅火干粉對大氣層耗減替能值(ODP)為零,溫室效應替能值(GWP)為零,該“超細滅火干粉”無毒、無腐蝕、對人體皮膚和呼吸道無刺激,在常態下不分解、不吸濕、不結塊,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彌散性和電絕緣性,該種干粉的保質期可達10年,由該種干粉制成全自動滅火裝置,無須專人維護,免維護期達到5-10年,其滅火效率是國內現有普通滅火干粉的3-4倍,是國內同等消防產品中最高的,且工程造價很低。這種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是通過對明火或溫度的探測來實現自動啟動的,當探測到明火或溫度的火災信號后,該滅火裝置里的氣體活化劑就迅速啟動,瞬間產生壓力,噴出干粉,根據保護方式的需要實現其單具或多具聯動滅火,實現對被保護物的有效防護。該產品真正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


    超細干粉滅火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船舶消防新技術淺析

    上一篇

    下一篇

    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在古建筑環境中的應用

    本網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計算及安全服務 Powered by CloudDream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国产成人乱码一二三区18,国产成人剧情AV麻豆果冻,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977,国产成人久久777777,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免费观看